“運”藏危機
慢性病嚴重危害著人們的健康,據統(tǒng)計在我國,80%的死亡都與慢性病有關。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病、高血壓和糖尿病這四種慢性病已經成為我們國家重要的公共安全問題。近幾年更是出現了發(fā)病人數逐年增加,患者年齡不斷走低的趨勢。而缺乏運動是導致慢性病發(fā)生的一個主要原因。來看一下記者的調查。
這里是北京市一家大醫(yī)院的內分泌科,每逢周二的糖尿病??崎T診,都有千余名患者前來就診。醫(yī)生透露,近幾年糖尿病的患病人數迅猛增加,每年的門診量都高達5萬左右的人次。而嚴重的是,在日漸龐大的糖尿病患病人群里,患者的年齡出現了越來越低的趨勢。
北京市協(xié)和醫(y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yī)師 李文慧:實際上呢,我們發(fā)現得病的人年齡越來越年輕了。就是原來都是一些退了休的人來看病,現在呢都是一些中年人,一般都是在比如說中年人的比例占到老年人跟老年人比例是1:1了。
據醫(yī)生介紹,這種情況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大醫(yī)院也非常普遍。記者了解到,僅僅在幾年前,糖尿病的患病主體人群還是老年人,而現在中年病患人數卻大有后來居上的勢頭,使糖尿病總體病患人數激增到2000萬人。中華預防醫(yī)學會的專家告訴記者,除了膳食失衡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
王隴德 中華預防醫(yī)學會會長: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身體活動不足。因為人從30歲開始,他的肌肉就逐漸的萎縮減少了,那么如果不去刻意鍛煉的話,到75歲,那么他肌肉的重量僅僅是30歲的時候多少呢?你可能想不到50%。
據專家介紹,隨著肌纖維逐漸變小變細,存在于肌肉細胞膜上的胰島素受體也隨之縮小面積,從而減弱了人體的降糖功能,久而久之導致了糖尿病的發(fā)生。
在專家看來,目前我國糖尿病人群的逐漸龐大,與人們缺乏運動關系十分密切。
記者從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了解到,一個人每周運動三次或三次以上、每次30分鐘以上、達到中等強度以上,才能滿足身體健康的需要。國家體育總局把這個運動量作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標準。而2008年末國家體育總局公布的數據表明,我國城鄉(xiāng)居民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還不足三成,僅為28.2%。而這里面還包含了被當作當然體育人口的在校學生。
任弘,北京體育大學運動人體科學學院副教授:我們把這塊刨出去以后呢,剩下的成年人在這一次的調查結果當中實際上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只有8.3%。
按照專家的說法,也就意味著,我國城鄉(xiāng)居民中超過了91%的成年人處在了運動不足的尷尬境地。
日前,記者隨同北京體育大學的體質監(jiān)測專家對成年居民的運動狀況進行了廣泛調查。
調查表明,現場的這些居民當中,很少運動的居民占了相當大的比例,將近40%。而在多個社區(qū)、單位隨后進行的問卷調查中,運動不足人群的比例明顯增多。絕大多數受訪者每周少于兩次鍛煉,有的受訪者甚至一個月才運動一次。經常進行運動、鍛煉的還不足10%。
機關職員:每天沒什么運動,也就是吃完飯溜溜彎什么的。
記者了解到,將走路、散步、慢舞等形式作為運動方式的大有人在。在專家眼里,這樣的運動強度遠遠不足。
王隴德 中華預防醫(yī)學會會長:有些人說我也在鍛煉,你看在干什么?走路、散步,散步消耗量太小。
專家告訴記者,達到鍛煉強度的一個參考值是運動后心率數值應該達到170減去運動者的年齡,比如一個40歲的運動者,運動后的心率數值應該是170減去40,為130,這才能達到一定的鍛煉強度。另一個簡便的判斷方法,就是運動后唱歌費力,但說話不費力。而記者調查的這些受訪者中,鍛煉強度大都差強人意。
記者同時走訪了公園、體育場館和街頭健身場所,發(fā)現大多數時間里,這些場所總顯得空空蕩蕩。在這家體育場,即使是雙休日,12塊籃球場地和6塊足球場地也只有不到70%的利用率。在另一家體育場,能夠同時容納200多人的運動場地,只有40多人在鍛煉。
記者:這個場地利用情況怎么樣?
體育場場長:利用情況按咱們積極的想法還不夠滿意。因為參加鍛煉的人數,我覺得還不像想象那么多,那么快。
由于季節(jié)的原因,記者調查的室外鍛煉人群大都利用率不高。記者又走訪了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多家室內健身場所。在這家健身中心,記者發(fā)現鍛煉人群明顯比其他場所增多。跑步機上、健身操場地以及游泳館里,都有不少前來健身的公司白領,以及機關和企事業(yè)單位的職員。但是記者經過進一步了解發(fā)現,辦了健身卡,但是不來鍛煉的會員竟多達一半以上。
健身中心經理:就是一半一半的比例,很多人辦卡也算是沖動消費,最開始來會表現出來很大的熱情,但是過了這個熱情以后,很多會員就不來了,可能是兩個禮拜來一次,有可能再過一段時間就是根本就不來了,這個卡就形同虛設。
據了解,雖然近幾年健身成為一部分人群時尚的生活方式,但是參與人群并不樂觀。記者從國家體育總局了解到,到健身場館消費的人還不足4%,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健身現象,又使健身人群更是遠低于4%這個本來就不樂觀的數字。
經過調查記者發(fā)現,出現在各個運動場所的居民明顯呈現出“人數少、運動少”的特點,運動狀況不容樂觀。
國家體育總局的調查相關數據表明,相對于在收費的固定場所鍛煉,還有一部分居民更愿意購買運動器械在自家住宅內健身。但是記者進一步調查發(fā)現,買了體育器材又長期閑置的大有人在。
記者:平時在家里是不是有家庭用的器材?
男:對,但不多。
記者:為什么選擇這個踏步機呢?
男:因為占地小。
記者:占地小,以前買過跑步機嗎?
男:買過,但是占地太大。
記者:然后就買完了,放在那里沒用了。
男:這不搬就比較容易。
記者:那擔不擔心買完了之后,又放在那又?
男:有可能。
國家體育總局2008年末公布的《中國城鄉(xiāng)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現狀調查公報》顯示:2007年進行體育器械消費的居民還不足47%,高達92%的人把錢花在了購買運動服裝上。
國家體育總局科研所群眾體育研究中心主任 江崇民:那么這里頭就是說,他的鍛煉里頭實際上不想花錢的,所以我們說是實際上就是中國老百姓體育消費的結構性欠缺。
綜合所有的調查,記者發(fā)現所有的受訪者當中,絕大部分的受訪者缺乏運動,或運動量不足。而記者同時發(fā)現,即使不按照每周運動三次、每次進行3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鍛煉這樣的“經常鍛煉”標準要求,居民的運動狀況也并不樂觀。國家體育總局2008年末公布的《中國城鄉(xiāng)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現狀調查公報》顯示:2007年全國參加過體育鍛煉的城鄉(xiāng)居民只有3.4億,也就是說,整個2007年,我國城鄉(xiāng)居民連一次鍛煉都沒有的人群超過了10億。
國家體育總局科研所群眾體育研究中心主任 江崇民:不僅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少,而且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也少,所以呢基本上就這種狀況。
隨著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中國居民正經歷著生活方式的根本轉變。吃得越來越好,動得卻越來越少。而攝入與消耗的嚴重失衡帶來的危害正在逐步顯現。
這是在北京體育大學科研中心對某單位職員進行的一次體質測試。這個小伙子雖然年齡不大,但是體內脂肪卻明顯超標。
“身體年齡是26歲。你現在實際上是24歲,對吧,就是說你身體和體內的肌肉和脂肪的這種含量,你現在身體相當于26歲人的身體,身體內的脂肪含量比標準值超了5%?!?/p>
記者了解到,像這種體質狀況在成年人群中極為普遍。北京體檢中心隨機抽取的51例調查顯示,37%的男青年和45.8%的女青年心肺功能,肌力、柔軟度、肌肉耐力、爆發(fā)力、敏捷度和平衡感等體質測試評分普遍為差。
最新的國民體質監(jiān)測報告顯示,國民肺活量、握力等身體機能綜合指數與2000年相比下降了9.65%,身高、體重等身體形態(tài)綜合指數也降低了0.86%。
任弘 北京體育大學運動人體科學學院副教授:整體上看,形態(tài),機能還有部分的身體素質指標,實際上是在下降的。在這個下降趨勢當中,以成年男性最為明顯。這應該都是沒有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一個結果。
同時,與連年走低的運動量相對應的,是城鄉(xiāng)居民的體重連年走高。目前,我國居民的肥胖率趨近25%,比1992年竟然增加了119%,成年男性的超重率竟高達33.2%,40到44歲這個年齡段肥胖率增長最多。目前我國的超重和肥胖人群已經激增到了三億之多。
國際生命科學學會中國辦事處顧問 陳春明:整個的肥胖來說呢,是一個膳食失去平衡,體力活動在減少這樣的情況下造成的。
目前,由于運動不足導致的超重、肥胖以及由此引發(fā)的多種疾病已經成為我國公共衛(wèi)生領域的嚴重問題。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病中心常務副主任 趙文華:那么非常清楚超重肥胖它不僅本身肥胖是慢性病,而且超重肥胖幾乎是所有影響我們國家人群健康的主要慢性病。比如說心血管病,比如說癌癥、糖尿病,那么是這些疾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
記者了解到,身體超重或肥胖的人群,患糖尿病的機會比正常人大7倍,患高血壓、高血脂的機會比正常人高8倍,患心臟病的機會比正常人高50%。而目前,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病、高血壓和糖尿病這四種慢性病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每年的就診人數達到了6.51億這樣一個驚人的數字,因此死亡的人數高達650萬,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了55億元人民幣。而這些慢性病的影響還在逐年上升,世界衛(wèi)生組織估計,中國在未來10年中將因心臟病、中風及糖尿病所導致的國民收入損失總值大約5580億美元。
1995年起,我國就頒布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以促進居民運動,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十幾年間,我國的運動場館面積已經擴展到600萬平方米以上,遍布大街小巷的全民健身場地達到30000多個,群眾健身的項目也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然而城鄉(xiāng)居民的運動狀況距離健康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時間和興趣因素在極大程度上左右著居民的運動行為。
公務員:現在也是那個上班工作比較緊張,有好多工作要做,下班以后的話,可能也要加一些班,所以活動量就比較小。
事業(yè)單位職工:我?guī)缀跻话銢]有鍛煉,沒有去,也不是說沒有時間,就不習慣鍛煉吧。
大多數受訪者透露,由于生活和工作的壓力,使他們鍛煉的時間少而又少。而在專家看來,這種理由顯示出居民對運動健身的認識極度缺乏,這是導致他們運動不足的一個深層次原因。
王隴德 中華預防醫(yī)學會會長:就是你任何時候也不要給你找不鍛煉的借口。實際上是人的一種借口,沒有認識到他的重要性。
記者發(fā)現,由于這種認識的缺乏,大部分居民工作之余寧愿看電視、上網,也不去鍛煉。同時,認識不足還使相當一部分的人群往往把運動健身當成“玩兒”的方式,賦予運動健身更多的是娛樂色彩,而當身體條件不具備或年齡增長時,就很難堅持鍛煉了。
記者經過進一步調查發(fā)現,在一些機關和企事業(yè)單位,過去盛行一時的廣播體操大多銷聲匿跡,也缺乏“工間操”等其他的健身形式,如今的運動健身越來越趨向于“個人化”。
江崇民:更多的老百姓參加體育鍛煉是自發(fā)的,自主的進行多一些,那么單位的組織相對少一些,再一個社會的組織就更少了。
有關調查顯示,與同事、朋友一起健身的居民占到了經常鍛煉人群的49%,這表明人們參加鍛煉的意愿更趨向于集體化。而目前大多數機關單位除了一年舉辦一次運動會,以及少數的比賽之外,難以給職工創(chuàng)造更多的鍛煉機會,這成為了目前居民運動不足的一個客觀原因。
江崇民:奧運會開始以后呢,我們也看到有些單位慢慢的又開始恢復這些,我們可能涉及到一些,比如說事業(yè)單位,企事業(yè)單位這些,有一些恢復,但是這個力度我看遠遠不夠。
正是由于個人主觀意愿的原因和一些集體健身活動缺失的客觀原因,使我國居民的運動狀況嚴重下滑。記者在調查中還發(fā)現,現代社會的高度自動化給人們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使騎自行車、爬樓梯、做家務等能帶來身體能量消耗的體力活動迅速減弱,這也在客觀上促成了居民的慵懶習慣,造成體力活動不足。
目前,由于運動不足以及膳食不平衡帶來的健康窘境,使我國居民前所未有地面臨著一個健康危機的時代。公共衛(wèi)生專家呼吁,居民個人應該積極培養(yǎng)經常性的運動健身習慣,適當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保證體質健康。
任弘:每天看電視這個時間,你怎么不可以去鍛煉呢?就算再沒場地,我在屋里做活動,我做仰臥起坐,我做深蹲,很多這個活動方式都是可以采用的。
針對一些機關單位運動健身活動少的現狀,國家體育總局的專家認為,應繼續(xù)以往單位主導職工運動健身的傳統(tǒng),結合社會更多的機構,定期組織豐富多彩的群眾體育活動,帶動職工、居民的運動熱情。
江崇民:也就是說從制度上保證員工和他的這個職工有時間,有經費去鍛煉。
目前,從政府角度增強干預措施,已經成為公共衛(wèi)生領域的努力方向。2008年3月,我國啟動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第一階段推行以“日行一萬步,吃動兩平衡,健康一輩子”為內容的健康“121”行動,倡導居民培養(yǎng)健康的生活方式。
北京大學運動醫(yī)學專家 李可基:當然,這個一萬步呢,他只是一個推進的目標水平,并不是絕對每個人都要達到一萬步的。有些人他身體比較弱,那可能你定個四千步的目標也是可以的。
記者了解到,健康121行動最低的目標設在了每天累計達到一定強度的4000步。二級目標為7000步,最高目標是10000步。同時將1000步作為一把尺,將各種形式的運動都轉化為相當于1000步的時間。從這張圖表上就可以對照出,騎自行車7分鐘、拖地8分鐘網球5分鐘等運動,都相當于1000步的運動量。
目前,北京、天津等地還相繼開展了大步走、快步走等形式的活動,不少城市給居民發(fā)放了腰圍尺和體重測量表,修建了健康步道,以推動更多人群加強鍛煉,增進健康。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楊功煥:一個人運動不足是個人問題,如果千百萬人運動不足,那絕不是一個個人問題,希望通過這個行動,在這種新的,這種健康問題出來的時候,形成我們的健康生活方式,來控制疾病,保護健康。這個我想也應該可以說是我們整個中國的這種和諧社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生命在于運動,加強體育鍛煉不僅僅關系到每個人的健康,更關系到全民族的未來,是社會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面對新的健康危機,公共衛(wèi)生專家呼吁,全民健身應該納入到各級政府的工作范疇,創(chuàng)造更多的運動條件。而我們每個人也應該從自身做起,加強健身的意識。管住嘴,邁開腿,成為健康生活方式的實踐者和受益者,讓健康成為時代的風尚。
慢性病嚴重危害著人們的健康,據統(tǒng)計在我國,80%的死亡都與慢性病有關。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病、高血壓和糖尿病這四種慢性病已經成為我們國家重要的公共安全問題。近幾年更是出現了發(fā)病人數逐年增加,患者年齡不斷走低的趨勢。而缺乏運動是導致慢性病發(fā)生的一個主要原因。來看一下記者的調查。
這里是北京市一家大醫(yī)院的內分泌科,每逢周二的糖尿病??崎T診,都有千余名患者前來就診。醫(yī)生透露,近幾年糖尿病的患病人數迅猛增加,每年的門診量都高達5萬左右的人次。而嚴重的是,在日漸龐大的糖尿病患病人群里,患者的年齡出現了越來越低的趨勢。
北京市協(xié)和醫(y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yī)師 李文慧:實際上呢,我們發(fā)現得病的人年齡越來越年輕了。就是原來都是一些退了休的人來看病,現在呢都是一些中年人,一般都是在比如說中年人的比例占到老年人跟老年人比例是1:1了。
據醫(yī)生介紹,這種情況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大醫(yī)院也非常普遍。記者了解到,僅僅在幾年前,糖尿病的患病主體人群還是老年人,而現在中年病患人數卻大有后來居上的勢頭,使糖尿病總體病患人數激增到2000萬人。中華預防醫(yī)學會的專家告訴記者,除了膳食失衡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
王隴德 中華預防醫(yī)學會會長: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身體活動不足。因為人從30歲開始,他的肌肉就逐漸的萎縮減少了,那么如果不去刻意鍛煉的話,到75歲,那么他肌肉的重量僅僅是30歲的時候多少呢?你可能想不到50%。
據專家介紹,隨著肌纖維逐漸變小變細,存在于肌肉細胞膜上的胰島素受體也隨之縮小面積,從而減弱了人體的降糖功能,久而久之導致了糖尿病的發(fā)生。
在專家看來,目前我國糖尿病人群的逐漸龐大,與人們缺乏運動關系十分密切。
記者從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了解到,一個人每周運動三次或三次以上、每次30分鐘以上、達到中等強度以上,才能滿足身體健康的需要。國家體育總局把這個運動量作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標準。而2008年末國家體育總局公布的數據表明,我國城鄉(xiāng)居民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還不足三成,僅為28.2%。而這里面還包含了被當作當然體育人口的在校學生。
任弘,北京體育大學運動人體科學學院副教授:我們把這塊刨出去以后呢,剩下的成年人在這一次的調查結果當中實際上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只有8.3%。
按照專家的說法,也就意味著,我國城鄉(xiāng)居民中超過了91%的成年人處在了運動不足的尷尬境地。
日前,記者隨同北京體育大學的體質監(jiān)測專家對成年居民的運動狀況進行了廣泛調查。
調查表明,現場的這些居民當中,很少運動的居民占了相當大的比例,將近40%。而在多個社區(qū)、單位隨后進行的問卷調查中,運動不足人群的比例明顯增多。絕大多數受訪者每周少于兩次鍛煉,有的受訪者甚至一個月才運動一次。經常進行運動、鍛煉的還不足10%。
機關職員:每天沒什么運動,也就是吃完飯溜溜彎什么的。
記者了解到,將走路、散步、慢舞等形式作為運動方式的大有人在。在專家眼里,這樣的運動強度遠遠不足。
王隴德 中華預防醫(yī)學會會長:有些人說我也在鍛煉,你看在干什么?走路、散步,散步消耗量太小。
專家告訴記者,達到鍛煉強度的一個參考值是運動后心率數值應該達到170減去運動者的年齡,比如一個40歲的運動者,運動后的心率數值應該是170減去40,為130,這才能達到一定的鍛煉強度。另一個簡便的判斷方法,就是運動后唱歌費力,但說話不費力。而記者調查的這些受訪者中,鍛煉強度大都差強人意。
記者同時走訪了公園、體育場館和街頭健身場所,發(fā)現大多數時間里,這些場所總顯得空空蕩蕩。在這家體育場,即使是雙休日,12塊籃球場地和6塊足球場地也只有不到70%的利用率。在另一家體育場,能夠同時容納200多人的運動場地,只有40多人在鍛煉。
記者:這個場地利用情況怎么樣?
體育場場長:利用情況按咱們積極的想法還不夠滿意。因為參加鍛煉的人數,我覺得還不像想象那么多,那么快。
由于季節(jié)的原因,記者調查的室外鍛煉人群大都利用率不高。記者又走訪了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多家室內健身場所。在這家健身中心,記者發(fā)現鍛煉人群明顯比其他場所增多。跑步機上、健身操場地以及游泳館里,都有不少前來健身的公司白領,以及機關和企事業(yè)單位的職員。但是記者經過進一步了解發(fā)現,辦了健身卡,但是不來鍛煉的會員竟多達一半以上。
健身中心經理:就是一半一半的比例,很多人辦卡也算是沖動消費,最開始來會表現出來很大的熱情,但是過了這個熱情以后,很多會員就不來了,可能是兩個禮拜來一次,有可能再過一段時間就是根本就不來了,這個卡就形同虛設。
據了解,雖然近幾年健身成為一部分人群時尚的生活方式,但是參與人群并不樂觀。記者從國家體育總局了解到,到健身場館消費的人還不足4%,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健身現象,又使健身人群更是遠低于4%這個本來就不樂觀的數字。
經過調查記者發(fā)現,出現在各個運動場所的居民明顯呈現出“人數少、運動少”的特點,運動狀況不容樂觀。
國家體育總局的調查相關數據表明,相對于在收費的固定場所鍛煉,還有一部分居民更愿意購買運動器械在自家住宅內健身。但是記者進一步調查發(fā)現,買了體育器材又長期閑置的大有人在。
記者:平時在家里是不是有家庭用的器材?
男:對,但不多。
記者:為什么選擇這個踏步機呢?
男:因為占地小。
記者:占地小,以前買過跑步機嗎?
男:買過,但是占地太大。
記者:然后就買完了,放在那里沒用了。
男:這不搬就比較容易。
記者:那擔不擔心買完了之后,又放在那又?
男:有可能。
國家體育總局2008年末公布的《中國城鄉(xiāng)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現狀調查公報》顯示:2007年進行體育器械消費的居民還不足47%,高達92%的人把錢花在了購買運動服裝上。
國家體育總局科研所群眾體育研究中心主任 江崇民:那么這里頭就是說,他的鍛煉里頭實際上不想花錢的,所以我們說是實際上就是中國老百姓體育消費的結構性欠缺。
綜合所有的調查,記者發(fā)現所有的受訪者當中,絕大部分的受訪者缺乏運動,或運動量不足。而記者同時發(fā)現,即使不按照每周運動三次、每次進行3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鍛煉這樣的“經常鍛煉”標準要求,居民的運動狀況也并不樂觀。國家體育總局2008年末公布的《中國城鄉(xiāng)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現狀調查公報》顯示:2007年全國參加過體育鍛煉的城鄉(xiāng)居民只有3.4億,也就是說,整個2007年,我國城鄉(xiāng)居民連一次鍛煉都沒有的人群超過了10億。
國家體育總局科研所群眾體育研究中心主任 江崇民:不僅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少,而且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也少,所以呢基本上就這種狀況。
隨著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中國居民正經歷著生活方式的根本轉變。吃得越來越好,動得卻越來越少。而攝入與消耗的嚴重失衡帶來的危害正在逐步顯現。
這是在北京體育大學科研中心對某單位職員進行的一次體質測試。這個小伙子雖然年齡不大,但是體內脂肪卻明顯超標。
“身體年齡是26歲。你現在實際上是24歲,對吧,就是說你身體和體內的肌肉和脂肪的這種含量,你現在身體相當于26歲人的身體,身體內的脂肪含量比標準值超了5%?!?/p>
記者了解到,像這種體質狀況在成年人群中極為普遍。北京體檢中心隨機抽取的51例調查顯示,37%的男青年和45.8%的女青年心肺功能,肌力、柔軟度、肌肉耐力、爆發(fā)力、敏捷度和平衡感等體質測試評分普遍為差。
最新的國民體質監(jiān)測報告顯示,國民肺活量、握力等身體機能綜合指數與2000年相比下降了9.65%,身高、體重等身體形態(tài)綜合指數也降低了0.86%。
任弘 北京體育大學運動人體科學學院副教授:整體上看,形態(tài),機能還有部分的身體素質指標,實際上是在下降的。在這個下降趨勢當中,以成年男性最為明顯。這應該都是沒有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一個結果。
同時,與連年走低的運動量相對應的,是城鄉(xiāng)居民的體重連年走高。目前,我國居民的肥胖率趨近25%,比1992年竟然增加了119%,成年男性的超重率竟高達33.2%,40到44歲這個年齡段肥胖率增長最多。目前我國的超重和肥胖人群已經激增到了三億之多。
國際生命科學學會中國辦事處顧問 陳春明:整個的肥胖來說呢,是一個膳食失去平衡,體力活動在減少這樣的情況下造成的。
目前,由于運動不足導致的超重、肥胖以及由此引發(fā)的多種疾病已經成為我國公共衛(wèi)生領域的嚴重問題。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病中心常務副主任 趙文華:那么非常清楚超重肥胖它不僅本身肥胖是慢性病,而且超重肥胖幾乎是所有影響我們國家人群健康的主要慢性病。比如說心血管病,比如說癌癥、糖尿病,那么是這些疾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
記者了解到,身體超重或肥胖的人群,患糖尿病的機會比正常人大7倍,患高血壓、高血脂的機會比正常人高8倍,患心臟病的機會比正常人高50%。而目前,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病、高血壓和糖尿病這四種慢性病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每年的就診人數達到了6.51億這樣一個驚人的數字,因此死亡的人數高達650萬,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了55億元人民幣。而這些慢性病的影響還在逐年上升,世界衛(wèi)生組織估計,中國在未來10年中將因心臟病、中風及糖尿病所導致的國民收入損失總值大約5580億美元。
1995年起,我國就頒布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以促進居民運動,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十幾年間,我國的運動場館面積已經擴展到600萬平方米以上,遍布大街小巷的全民健身場地達到30000多個,群眾健身的項目也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然而城鄉(xiāng)居民的運動狀況距離健康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時間和興趣因素在極大程度上左右著居民的運動行為。
公務員:現在也是那個上班工作比較緊張,有好多工作要做,下班以后的話,可能也要加一些班,所以活動量就比較小。
事業(yè)單位職工:我?guī)缀跻话銢]有鍛煉,沒有去,也不是說沒有時間,就不習慣鍛煉吧。
大多數受訪者透露,由于生活和工作的壓力,使他們鍛煉的時間少而又少。而在專家看來,這種理由顯示出居民對運動健身的認識極度缺乏,這是導致他們運動不足的一個深層次原因。
王隴德 中華預防醫(yī)學會會長:就是你任何時候也不要給你找不鍛煉的借口。實際上是人的一種借口,沒有認識到他的重要性。
記者發(fā)現,由于這種認識的缺乏,大部分居民工作之余寧愿看電視、上網,也不去鍛煉。同時,認識不足還使相當一部分的人群往往把運動健身當成“玩兒”的方式,賦予運動健身更多的是娛樂色彩,而當身體條件不具備或年齡增長時,就很難堅持鍛煉了。
記者經過進一步調查發(fā)現,在一些機關和企事業(yè)單位,過去盛行一時的廣播體操大多銷聲匿跡,也缺乏“工間操”等其他的健身形式,如今的運動健身越來越趨向于“個人化”。
江崇民:更多的老百姓參加體育鍛煉是自發(fā)的,自主的進行多一些,那么單位的組織相對少一些,再一個社會的組織就更少了。
有關調查顯示,與同事、朋友一起健身的居民占到了經常鍛煉人群的49%,這表明人們參加鍛煉的意愿更趨向于集體化。而目前大多數機關單位除了一年舉辦一次運動會,以及少數的比賽之外,難以給職工創(chuàng)造更多的鍛煉機會,這成為了目前居民運動不足的一個客觀原因。
江崇民:奧運會開始以后呢,我們也看到有些單位慢慢的又開始恢復這些,我們可能涉及到一些,比如說事業(yè)單位,企事業(yè)單位這些,有一些恢復,但是這個力度我看遠遠不夠。
正是由于個人主觀意愿的原因和一些集體健身活動缺失的客觀原因,使我國居民的運動狀況嚴重下滑。記者在調查中還發(fā)現,現代社會的高度自動化給人們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使騎自行車、爬樓梯、做家務等能帶來身體能量消耗的體力活動迅速減弱,這也在客觀上促成了居民的慵懶習慣,造成體力活動不足。
目前,由于運動不足以及膳食不平衡帶來的健康窘境,使我國居民前所未有地面臨著一個健康危機的時代。公共衛(wèi)生專家呼吁,居民個人應該積極培養(yǎng)經常性的運動健身習慣,適當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保證體質健康。
任弘:每天看電視這個時間,你怎么不可以去鍛煉呢?就算再沒場地,我在屋里做活動,我做仰臥起坐,我做深蹲,很多這個活動方式都是可以采用的。
針對一些機關單位運動健身活動少的現狀,國家體育總局的專家認為,應繼續(xù)以往單位主導職工運動健身的傳統(tǒng),結合社會更多的機構,定期組織豐富多彩的群眾體育活動,帶動職工、居民的運動熱情。
江崇民:也就是說從制度上保證員工和他的這個職工有時間,有經費去鍛煉。
目前,從政府角度增強干預措施,已經成為公共衛(wèi)生領域的努力方向。2008年3月,我國啟動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第一階段推行以“日行一萬步,吃動兩平衡,健康一輩子”為內容的健康“121”行動,倡導居民培養(yǎng)健康的生活方式。
北京大學運動醫(yī)學專家 李可基:當然,這個一萬步呢,他只是一個推進的目標水平,并不是絕對每個人都要達到一萬步的。有些人他身體比較弱,那可能你定個四千步的目標也是可以的。
記者了解到,健康121行動最低的目標設在了每天累計達到一定強度的4000步。二級目標為7000步,最高目標是10000步。同時將1000步作為一把尺,將各種形式的運動都轉化為相當于1000步的時間。從這張圖表上就可以對照出,騎自行車7分鐘、拖地8分鐘網球5分鐘等運動,都相當于1000步的運動量。
目前,北京、天津等地還相繼開展了大步走、快步走等形式的活動,不少城市給居民發(fā)放了腰圍尺和體重測量表,修建了健康步道,以推動更多人群加強鍛煉,增進健康。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楊功煥:一個人運動不足是個人問題,如果千百萬人運動不足,那絕不是一個個人問題,希望通過這個行動,在這種新的,這種健康問題出來的時候,形成我們的健康生活方式,來控制疾病,保護健康。這個我想也應該可以說是我們整個中國的這種和諧社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生命在于運動,加強體育鍛煉不僅僅關系到每個人的健康,更關系到全民族的未來,是社會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面對新的健康危機,公共衛(wèi)生專家呼吁,全民健身應該納入到各級政府的工作范疇,創(chuàng)造更多的運動條件。而我們每個人也應該從自身做起,加強健身的意識。管住嘴,邁開腿,成為健康生活方式的實踐者和受益者,讓健康成為時代的風尚。
- 22款兒童護膚乳霜測評 3款獲評五星!“紐強”“福而可”標簽標識不符合標準要求(2023-04-26)
- 抽查不合格率達26.1%!劣質行李箱讓人“說走不能走”(2023-04-11)
- 知識產權保護調查(2021-04-26)
- 文具質量調查(2021-04-19)
- 棕床墊質量調查(2021-04-12)